兩歲以後的孩子,生長比一歲以後較緩慢,但由於活動的增加與成長的不同,有時會出現食慾減退的現象,或是有拒食的情形發生。此時,父母的態度要保持平靜與坦然,運用少量多餐的方式,或注意平日零食的供給,不要讓飲食成為一種交換的條件,或要脅的一種關係,所以,建立一套飲食的習慣,使孩子在生活中養成。
I. 養成飯前洗手,飯後漱口、刷牙。
II. 進食時要細嚼慢嚥,且不邊吃邊玩。
III. 注意用餐氣氛,在輕鬆愉快的情形之下用餐。
IV. 飯前飯後不作劇烈的運動。
V. 不吃掉落在桌上地上的食物。
VI. 注意用餐的禮貌,用完餐後學會將餐具收拾好。
VII. 不用手去抓取食物。
VIII. 學習自己進食,不用老師、父母餵。
IX. 養成吃飯時不說話的習慣。
X. 餐前不吃零食。
談到零食,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吃呢?2-3歲的寶寶,除了每日攝取2-3杯的奶類外,在兩餐之間,父母親可視情形給予一些點心,在飯前兩小時以不影響下一餐為原則,量不宜過多。您可以選擇當季的水果、蔬菜、牛奶、蒸蛋、豆花、豆漿、自製的三明治;夏天的午後,可以選擇製作布丁或果凍,既可以促進孩子的食慾,又可達寓教於樂的目的。
至於,一般的糖果、洋芋片、薯條、汽水、可樂、巧克力與炸雞,平日最好不要給孩子吃,如果孩子真的吵著要吃,例如,薯條或是炸雞,可以改用烤的方式來取代油炸。
擁抱健康的人生
健康從小紮根,期待父母親以身作則,做好的榜樣,用耐心、關心替您的孩子的成長健康把關;用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