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美文化交流所產生的飲食多元風貌,在孩子的生活中,卻是可樂、薯條、玩具、漢堡的飲食方式。很多家長明知道孩子吃入過多的油炸食物、垃圾食物,是毫無營養價值的;但仍帶著孩子趨之若鶩。像這樣的速食風氣似乎成為一種習慣,但是仔細去評估一份餐點的營養,驚人的高熱量與油脂,幾乎占了一大半,剩下的只是碳水化合物與糖份、調味,這些都不適合孩子食用。
以可樂、果汁為例,不但添加了許多人工色素與甘味,還滿足味蕾,這些均不是好的食品;如果家長真的只是偶爾為之,不過份依賴,相信孩子過度肥胖與偏食的行為,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!
對幼小的孩子來說,造成偏食的原因,一方面來自味覺的發達,二方面是因為對食物知識的增加。以一個兩歲的孩子為例,他所能認識的食物以及名稱,均來自於生活中成人的給予,除此之外,他也能判斷出食物的滋味,如果父母只一昧地給予孩子某種食物,不多變化烹調與食物的類別,久而久之,孩子便容易養成慣性。因此,若想要改善孩子偏食的習慣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就不只是單純的扮演給予的地位,我們所能做的還有:
I. 注意食物的選擇,選擇新鮮且良質的食物。
II. 豐富食物的變化,善用食物作顏色上的搭配,以增進食慾。
III.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,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改變外形或切成小丁,加入炒飯中或包入水餃裡,使孩子漸漸接受。
IV. 善用孩子模仿的特性,讓孩子與成人一起進餐,透過成人與其他的孩子示範,引起進食的動機,使孩子勇敢的嘗試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