膳食纖維可以使飲食攝取的脂肪吸收減少,增加糞便中膽酸的排出,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,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機率;所以讓孩子攝取膳食纖維,等於是從小就開始保養血管一樣。
常在營養指導門診中見到憂心忡忡的家長,因為小寶貝正飽受便秘之苦而來尋求協助。這些小朋友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徵,就是不愛吃蔬菜、水果,因此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實在太少了,因而導致無法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。大多數的成人都有基本的營養常識,知道該多吃蔬果來補充膳食纖維,使排便能夠較順暢,但是卻常會忽略了其實小朋友也應該要如此。
a.小孩常便秘的原因
每個小寶寶的排便頻率不盡相同,每天三次至每兩天一次都算正常;而出生之後餵食母乳的寶寶,每天排便的次數會比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寶寶要來得多。所謂的便秘則是指小朋友的糞便又乾又硬、很難解出來;嬰幼兒大約自一歲開始起,就有可能產生便秘的現象,最常出現在二~四歲的時候,而且男孩比女孩要略多。
除了有少部份的小朋友是因為身體狀況異常,或是使用一些治療疾病的藥物,因而引起便秘的情形外,大多數的小朋友之所以會有便秘現象,通常都是因為膳食纖維以及水份攝取不夠,使得糞便乾硬不容易排出;因此長期大量糞便堆積在腸道內,使腸子過份的膨脹,而腸道肌肉失去了張力,更無法順利將糞便排出;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使便秘的情形愈來愈嚴重。
b.膳食纖維對孩子的好處
I.促進排便及腸道功能
膳食纖維是指食物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,因為不能被消化吸收,所以會形成糞便排出體外;因此大量攝取膳食纖維,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。同時膳食纖維會吸收水份,所以使糞便比較軟,解便時比較好排出。此外,如果糞便停留在腸道中太久,因大腸會將水份吸收回去,而使糞便變得愈來愈乾硬,膳食纖維會刺激腸道加速其蠕動,使糞便較快排出體外,縮短糞便停留在大腸中的時間,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度吸水而乾硬。
所以若是要改善小朋友的便秘現象,除了必須重新訓練腸道肌肉的張力之外,還必須多攝取膳食纖維和水份,才能使糞便軟化以及快速排出體外。
II.避免肥胖
研究發現,攝取較多膳食纖維的小朋友,除了比較不會肥胖,且脂肪攝取量也較少。這是因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熱量,通常較低、體積較大,所以胃很快就被填滿了。而且高纖維的食物,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來咀嚼,使進食的速度也會減慢,在攝取過多熱量之前,就因為腦部已經發出飽足訊號,自然而然停止進,食減少熱量的攝取。
此外,再加上膳食纖維會延緩胃排空的速度,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較久,所以小朋友在兩餐之間,比較不會因為肚子餓而想吃零食。同時因為膳食纖維使得腸道蠕動較快,部份營養素還來不及吸收就被排出體外,熱量的吸收自然就減少許多了。所以當您想幫家中的小朋友減重時,除了要去限制其正餐及點心的熱量外,也別忘了鼓勵他們多去攝取高纖維的食物。
III.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、減少心血管疾病機率
膳食纖維可以使飲食攝取的脂肪吸收減少,增加糞便中膽酸的排出,加速體內的膽固醇用於合成膽酸,所以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,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。有些先天性膽固醇血症的孩子,通常醫師都會給予膳食纖維的製劑,來幫助它們降低血液膽固醇;所以讓小朋友多攝取膳食纖維,等於是從小就開始保養血管一樣。
IV.調節血糖
膳食纖維可以使體內負責調節血糖的胰島素功能更好,因此可幫助體內的血糖調節。
c.適當攝取膳食纖維量
至於孩子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的膳食纖維呢?一般建議以「年齡+5」,來計算出二-二十歲的幼兒以及青少年,每天應該攝取的膳食纖維公克數,例如:三歲的幼兒每天應該攝取8公克,而十五歲青少年則每天應攝取20公克。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: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,以及其製品、核果類、未加工的豆類等等。平均而言,每半碗蔬菜、每份水果(如:一個中型蘋果或是柳橙)、或每份全穀主食類(如:一片全麥土司),可以提供2公克膳食纖維。
依此原則,將可以換算出您家中的小朋友,每天大約需要吃多少份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例如:三歲的幼兒每天應該攝取的8公克膳食纖維,可換算成四份富含2公克膳食纖維的食物,而十五歲的青少年每天應攝取的20公克膳食纖維,可換算成十份富含2公克膳食纖維的食物,若是能達到以上的建議量,即可享受膳食纖維對身體保健的各種好處。
此外,小朋友攝取過量的膳食纖維是否有害?高纖維食物通常熱量都較低,且體積較大,而小朋友的胃容量又小,所以父母若是必須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,要注意小朋友的熱量攝取是否充足。如果可能不足,可以多選用一些高纖維但是熱量以及蛋白質也較充足的食物,如花生等核果類;此外,如果是過量的攝取膳食纖維,也會影響到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率。
一般均認為成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取不超過32公克,而幼兒每天不超過25公克,或甚至攝取達建議量的二倍,都不會造成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缺乏。但是學齡前的幼兒,如果有營養狀況不良或是吃素的兒童仍要注意,不宜攝取過量的膳食纖維。孩子有便秘情形,通常是膳食纖維及水份攝取不夠所引起。
d.耐心鼓勵孩子
該如何增加小朋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?首先必須注意家中小朋友在三餐所攝取蔬菜和水果,其份量是否足夠。如果孩子實在不愛吃蔬果,一開始必須先儘量選擇孩子較能接受的種類,孩子較不喜歡的種類則偶爾才選用,漸漸讓孩子適應之後再慢慢加頻率;並且在烹調方法上多費心,如:切碎與其他食物煮在一起,讓孩子感覺不到或無法挑出來。另外,父母也可以多運用全穀類的食品,來當作主食和點心,如:早餐吃全麥麵包或高纖的穀類早餐,點心運用全麵餅乾、燕麥片、未加工豆類等,以增加小朋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。
記得要耐心地以讚美獎勵的方式,來鼓勵小朋友攝取高纖食物,避免因過於嚴厲的態度或處罰使孩子心生畏懼,這樣會事倍功半或造成反效果。除了膳食纖維之外,便秘的小朋友還必須注意要攝取充足的水份,才能使糞便較柔軟,並記得要有適量的運動,以促進腸子的蠕動,幫助糞便快速排出。其實小朋友的健康與否和飲食習慣好壞,做家長的也應該負一些責任。
另外,父母親應從小就培養小朋友,養成多吃蔬菜和水果的習慣,並且多喝水、多運動。千萬不要因為過於寵愛,在孩子拒絕吃蔬果以及喝水時心軟,也不要因忙碌或懶散而根本不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,因為您一時的疏忽,非常可能在未來造成孩子一生的隱疾,每天都得忍受有口難言的痛苦!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如何循序誘導孩子自己吃飯
對許多媽媽而言,餵孩子吃飯可真是件困難重重的民生「大」事,殊不知讓孩子願意自發性地吃飯,可是有一些小技巧的;只要能掌握要點,讓孩子自己吃飯、喜歡吃飯,其實一點兒也不困難喔!
電視上媽媽追著孩子餵食的畫一定讓你印象清晰,這確實也是許多媽媽心裡隱隱地痛;孩子一口飯就含個幾十分鐘、或是瘦巴巴地又不愛吃飯怎麼辦?會不會有一天電視上的畫面,也會在自家中上演呢?其實,欲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並不困難,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,再加上一些小技巧,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喲!
a.從孩子滿五個月開始
關於誘導的小技巧,具有相當育兒經驗的心寶園托兒所所長蕭芬表示,「時機」是非常重要的,而關於時機的掌控,則又可大略分為前置準備期和實際誘導期兩大項:
I.前置準備期:
從孩子滿五、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,就是為培養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;蕭所長表示,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,應該什麼都不會;實際上,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,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期,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!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,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;因而在一邊餵食副食品時,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,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,對奠定孩子日後自己吃飯,會有相當的效果。
II.實際誘導期:
孩子滿周歲後,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,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,又可視之為「黃金誘導期」;因為在這段時間裡,孩子的手、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,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,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。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囉,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「吃的很完美」,那根本就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;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裡準備,孩子在這段時期裡,會吃得全身「髒兮兮」、「糊沙沙」的狀況,是在所難免的。
b.萬全的準備
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後,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,而所謂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,蕭所長提醒您,在應戰前一定得先作好「萬全的準備」,才能夠凱旋而歸;大致上,你應該做的準備有:
I.食物的準備
i.將食物佈置化:
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、香、味俱全的食物,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;蕭所長表示,除了香氣、口感及營養的考慮外,「色」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;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,不妨將食物「佈置化」。例如: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(分別可用胡蘿蔔、綠色蔬菜、番茄等攪成泥後拌飯,就可成為澄色飯、綠色飯及紅色飯);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(以小碗盛飯後,將碗中的飯倒置於餐盤上,並插上一株小綠花菜,作成小山丘狀),都是不錯的方法。
ii.一次給少量:
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,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,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;所以蕭所長建議,以多次「給予」的方式,並再加上言語的鼓勵(如:哇!爸爸才吃兩碗,可是你吃了三碗耶!你好棒喔!)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,就會喜歡吃飯了。
II.環境的準備
i.餐具的準備:
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,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。蕭所長表示,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,將會有更好的效果;至於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,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,但基本上還是以「平底寬口」為佳。
ii.餐墊、報紙的準備:
前面已經提過,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,是絕對不可能保持「整潔美觀」的,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;並在餐桌上加餐墊,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,可是非常重要的。
III.時間的準備
給予預留時間: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,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!同理可證,假如孩子正興致沖沖地在玩遊戲或是看卡通時,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,自然孩子對於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;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:「在十分鐘就開飯囉!」或是告訴孩子:「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」的方式,讓孩子有時間準備。
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後,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,就不會再一團亂了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電視上媽媽追著孩子餵食的畫一定讓你印象清晰,這確實也是許多媽媽心裡隱隱地痛;孩子一口飯就含個幾十分鐘、或是瘦巴巴地又不愛吃飯怎麼辦?會不會有一天電視上的畫面,也會在自家中上演呢?其實,欲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並不困難,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,再加上一些小技巧,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喲!
a.從孩子滿五個月開始
關於誘導的小技巧,具有相當育兒經驗的心寶園托兒所所長蕭芬表示,「時機」是非常重要的,而關於時機的掌控,則又可大略分為前置準備期和實際誘導期兩大項:
I.前置準備期:
從孩子滿五、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,就是為培養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;蕭所長表示,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,應該什麼都不會;實際上,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,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期,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!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,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;因而在一邊餵食副食品時,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,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,對奠定孩子日後自己吃飯,會有相當的效果。
II.實際誘導期:
孩子滿周歲後,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,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,又可視之為「黃金誘導期」;因為在這段時間裡,孩子的手、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,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,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。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囉,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「吃的很完美」,那根本就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;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裡準備,孩子在這段時期裡,會吃得全身「髒兮兮」、「糊沙沙」的狀況,是在所難免的。
b.萬全的準備
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後,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,而所謂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,蕭所長提醒您,在應戰前一定得先作好「萬全的準備」,才能夠凱旋而歸;大致上,你應該做的準備有:
I.食物的準備
i.將食物佈置化:
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、香、味俱全的食物,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;蕭所長表示,除了香氣、口感及營養的考慮外,「色」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;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,不妨將食物「佈置化」。例如: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(分別可用胡蘿蔔、綠色蔬菜、番茄等攪成泥後拌飯,就可成為澄色飯、綠色飯及紅色飯);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(以小碗盛飯後,將碗中的飯倒置於餐盤上,並插上一株小綠花菜,作成小山丘狀),都是不錯的方法。
ii.一次給少量:
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,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,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;所以蕭所長建議,以多次「給予」的方式,並再加上言語的鼓勵(如:哇!爸爸才吃兩碗,可是你吃了三碗耶!你好棒喔!)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,就會喜歡吃飯了。
II.環境的準備
i.餐具的準備:
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,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。蕭所長表示,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,將會有更好的效果;至於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,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,但基本上還是以「平底寬口」為佳。
ii.餐墊、報紙的準備:
前面已經提過,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,是絕對不可能保持「整潔美觀」的,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;並在餐桌上加餐墊,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,可是非常重要的。
III.時間的準備
給予預留時間: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,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!同理可證,假如孩子正興致沖沖地在玩遊戲或是看卡通時,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,自然孩子對於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;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:「在十分鐘就開飯囉!」或是告訴孩子:「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」的方式,讓孩子有時間準備。
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後,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,就不會再一團亂了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厭奶期的營養補給
四個月大的小寶寶會有短暫的厭奶期,這就是在告訴父母該添加副食品,父母此時除了餵奶要專心,時間不宜過長外,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,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。
現代父母難為,因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吃得好、長得快、長得壯,但是若小寶寶的食量減退,不喜歡喝奶的時候,這可怎麼辦呢?
a.環境對寶寶喝奶的影響
大多數的父母,都以為小寶寶每一餐都得進食一定的份量,而且要隨著月齡的增加而增加吸奶量,更甚而要多多益善。但是為人父母者,不要忘記小寶寶也是一個小小的自由個體,他們也有他們的、喜、怒、哀、樂,周遭的環境變化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。也就是說:他們最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喝多少,或是該吃多少食物。
另外,餵奶者的心情也會影響到小寶寶的喝奶量。所以餵奶者要有愛心,並且動作要溫柔、輕快、體貼,在這樣舒適的姿勢下,小寶寶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喝奶的任務。反之,若是喝奶時間過長,試想看看,以大人來說,一杯熱茶放置一、二個鐘頭後變成冷茶就不好喝了,這也就難怪小寶寶會愈喝愈倒胃口,因為他所熟悉的奶味變了,溫度也不對了,所以每次餵奶的時間最好在二十分鐘內完成。沒喝完的牛奶應儘快喝掉,千萬不要認為再放回冰箱內就沒事。因為沒喝完的牛奶中,含有小寶寶口腔內的細菌,若是經過細菌繁殖後的牛奶,再拿出來喝的話,不但味道會變壞,小寶寶也不喜歡喝,更容易引起腸炎疾病的。
b.四個月大後應添副食品
大約在小寶寶四個月大時會有短暫的厭奶期,這也就是小寶寶在告知父母親該添副食品的時候了。父母可以為小寶寶準備的副食品有:0-6個月可供給嬰兒麥粉或麥精片、柳丁汁、橘子汁或蕃茄汁;7-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;7-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、菜泥、水果泥、麵包乾、肉泥或肝泥;10-12個月可供給蒸全蛋。除可為小寶寶補充營養外,也可訓練小寶寶咀嚼能力,並習慣固體食物,所以在時間上可於小寶寶四個月大時,開始提供副食品。
父母親若是加些創意也可以產生許多簡易的食譜,例如:「吐司加豆漿」-吐司邊綠去除,再用烤麵包機烤至焦黃色硬酥狀,再切成大約兩公分的小方塊,倒入適量豆槳中,即適合七個月大以後的小寶寶食用;也可於木瓜盛產的季節,用湯匙刮取果肉,再加入溫開水拌奶米粉或麥粉,如此就成為「木瓜奶昔」了。
c.寶寶的特殊厭奶狀況
只要小寶寶的精神好,而且會玩、會笑、並且體重也穩定的增加,就算是小寶寶有短暫的厭奶現象,也是沒有關係的。但是若有下面情況的厭奶情形,就需要注意了。例如:發燒、呼吸伴有喘鳴聲、嘔吐、拉肚子,此時就要注意到小寶寶是否有扁桃腺發炎、氣管發炎、腸炎等的疾病,應儘快帶小寶寶就醫診治。
所以父母親要添加適合寶寶月齡的副食品。如果父母準備妥當,讓小寶寶逐漸習慣,就可以保持小寶寶的健康與營養,以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現代父母難為,因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吃得好、長得快、長得壯,但是若小寶寶的食量減退,不喜歡喝奶的時候,這可怎麼辦呢?
a.環境對寶寶喝奶的影響
大多數的父母,都以為小寶寶每一餐都得進食一定的份量,而且要隨著月齡的增加而增加吸奶量,更甚而要多多益善。但是為人父母者,不要忘記小寶寶也是一個小小的自由個體,他們也有他們的、喜、怒、哀、樂,周遭的環境變化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。也就是說:他們最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喝多少,或是該吃多少食物。
另外,餵奶者的心情也會影響到小寶寶的喝奶量。所以餵奶者要有愛心,並且動作要溫柔、輕快、體貼,在這樣舒適的姿勢下,小寶寶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喝奶的任務。反之,若是喝奶時間過長,試想看看,以大人來說,一杯熱茶放置一、二個鐘頭後變成冷茶就不好喝了,這也就難怪小寶寶會愈喝愈倒胃口,因為他所熟悉的奶味變了,溫度也不對了,所以每次餵奶的時間最好在二十分鐘內完成。沒喝完的牛奶應儘快喝掉,千萬不要認為再放回冰箱內就沒事。因為沒喝完的牛奶中,含有小寶寶口腔內的細菌,若是經過細菌繁殖後的牛奶,再拿出來喝的話,不但味道會變壞,小寶寶也不喜歡喝,更容易引起腸炎疾病的。
b.四個月大後應添副食品
大約在小寶寶四個月大時會有短暫的厭奶期,這也就是小寶寶在告知父母親該添副食品的時候了。父母可以為小寶寶準備的副食品有:0-6個月可供給嬰兒麥粉或麥精片、柳丁汁、橘子汁或蕃茄汁;7-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;7-9個月可供給蛋黃泥、菜泥、水果泥、麵包乾、肉泥或肝泥;10-12個月可供給蒸全蛋。除可為小寶寶補充營養外,也可訓練小寶寶咀嚼能力,並習慣固體食物,所以在時間上可於小寶寶四個月大時,開始提供副食品。
父母親若是加些創意也可以產生許多簡易的食譜,例如:「吐司加豆漿」-吐司邊綠去除,再用烤麵包機烤至焦黃色硬酥狀,再切成大約兩公分的小方塊,倒入適量豆槳中,即適合七個月大以後的小寶寶食用;也可於木瓜盛產的季節,用湯匙刮取果肉,再加入溫開水拌奶米粉或麥粉,如此就成為「木瓜奶昔」了。
c.寶寶的特殊厭奶狀況
只要小寶寶的精神好,而且會玩、會笑、並且體重也穩定的增加,就算是小寶寶有短暫的厭奶現象,也是沒有關係的。但是若有下面情況的厭奶情形,就需要注意了。例如:發燒、呼吸伴有喘鳴聲、嘔吐、拉肚子,此時就要注意到小寶寶是否有扁桃腺發炎、氣管發炎、腸炎等的疾病,應儘快帶小寶寶就醫診治。
所以父母親要添加適合寶寶月齡的副食品。如果父母準備妥當,讓小寶寶逐漸習慣,就可以保持小寶寶的健康與營養,以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1-3歲的幼兒飲食
爸爸媽媽們要怎麼樣才能來判斷,家中的寶寶是不是太胖了呢?在這裡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一個評量表,為他們將來的成長奠下穩健的基礎,讓寶寶們能在充滿活力之下聰明學習。
與十幾年前相比,現在的寶寶平均身高多了百分之三,但體重卻增加了百分之十。胖娃娃愈來愈多了,爸爸媽媽們要怎麼樣才能來判斷,家中的寶寶是不是太胖了呢?而現今的幼兒在營養方面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呢?
在這裡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一個評量表,您可將家中寶寶的身高、體重,合併考量一下,也就是您可將家中寶寶重高指數,與標準重高指數相比較,就可以知道您家中的寶寶是不是一個胖寶寶或瘦寶寶?也可以由此而得知,是不是應該要重新調整您家寶寶的每餐飲食量?要知道寶寶的重高指數,則要先求得寶寶的重高常數。
重高常數=體重(公斤)÷身高(公分)
重高指數=重高常數÷標準重高常數
標準重高指數在0.8-1.2時是屬於正常的範圍,如果重高指數小於0.8,其體位狀況屬於是瘦弱的;若重高指數大於1.2時,則是肥胖了。例如:有一位1歲2個月的小女孩,她的身高是90公分,體重是12公斤,那請問她的體位在何級?解答:她的重高指數=(12÷90)÷0.121=1.102。所以她的體位是屬於正常的範圍。
雖然說市面上有著各式五花八門的食物,但是爸爸媽媽們別忘了,事實上在這時候的寶寶們,是正值肌肉組織發育、骨骼生長、體格發育、運動機能發達,活動量加、體能消耗很大,並且對周遭的事物感興趣、好奇心又大的時期,常常會玩得造成不專心進。食所以在這個階段為寶寶們調配適當的營養,並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相當重要的。至於1-3歲的寶寶們,他們一天的飲食份量需要多少呢?建議您們可以參照行政院衛生署所提供的1-3歲幼兒飲食指南及飲食須知,以為家裡的寶寶營養把關。
1-3歲的幼兒每日的飲食需要注意,將每日的營養素平均分配於三餐,點心用來補充營養素及熱量,且食物的「質」應優於「量」的考量。奶類、蛋類、肉、魚、豆類是蛋白質主要來源。牛奶每天至少應飲用二杯,蛋一個,魚、肉、豆類共約1兩。其中牛奶(可包括豆漿)能提供豐富的鈣質,蛋還有鐵質:肉類可用動物的肝臟替代,它可以提供鐵質、維生素A及B12。蔬菜類一天共需要二碟,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於深綠色及深黃、深紅色蔬菜,因為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、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。五穀根莖類的需要1-1碗半的米飯,可用稀飯、饅頭、吐司、小餐包、麵條、玉米粒、番薯、馬鈴薯或麥粉等加以替代,烹調用油需要1湯匙,水果類需要1/3-1個。
在此再一次的提醒爸爸媽媽們,您們對寶寶的成長及學習,有著極重大的影響力。若想要當個現代的好爸爸、好媽媽,那麼就要在寶寶的飲食方面多花些心思,烹調出讓寶寶喜歡,能使寶寶的胃口常開的菜餚及點心,這樣子寶寶才能在充滿活力之下聰明學習,以為他們將來成長奠下穩健的基礎。
寶寶重高指數評量表
性別:男
足歲年齡 標準重高常數
1歲 0.128
1歲3個月 0.133
1歲6個月 0.137
1歲9個月 0.138
2歲 0.140
2歲6個月 0.143
3歲 0.149
性別:女
足歲年齡 標準重高常數
1歲 0.121
1歲3個月 0.128
1歲6個月 0.130
1歲9個月 0.133
2歲 0.135
2歲6個月 0.139
3歲 0.143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與十幾年前相比,現在的寶寶平均身高多了百分之三,但體重卻增加了百分之十。胖娃娃愈來愈多了,爸爸媽媽們要怎麼樣才能來判斷,家中的寶寶是不是太胖了呢?而現今的幼兒在營養方面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呢?
在這裡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一個評量表,您可將家中寶寶的身高、體重,合併考量一下,也就是您可將家中寶寶重高指數,與標準重高指數相比較,就可以知道您家中的寶寶是不是一個胖寶寶或瘦寶寶?也可以由此而得知,是不是應該要重新調整您家寶寶的每餐飲食量?要知道寶寶的重高指數,則要先求得寶寶的重高常數。
重高常數=體重(公斤)÷身高(公分)
重高指數=重高常數÷標準重高常數
標準重高指數在0.8-1.2時是屬於正常的範圍,如果重高指數小於0.8,其體位狀況屬於是瘦弱的;若重高指數大於1.2時,則是肥胖了。例如:有一位1歲2個月的小女孩,她的身高是90公分,體重是12公斤,那請問她的體位在何級?解答:她的重高指數=(12÷90)÷0.121=1.102。所以她的體位是屬於正常的範圍。
雖然說市面上有著各式五花八門的食物,但是爸爸媽媽們別忘了,事實上在這時候的寶寶們,是正值肌肉組織發育、骨骼生長、體格發育、運動機能發達,活動量加、體能消耗很大,並且對周遭的事物感興趣、好奇心又大的時期,常常會玩得造成不專心進。食所以在這個階段為寶寶們調配適當的營養,並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相當重要的。至於1-3歲的寶寶們,他們一天的飲食份量需要多少呢?建議您們可以參照行政院衛生署所提供的1-3歲幼兒飲食指南及飲食須知,以為家裡的寶寶營養把關。
1-3歲的幼兒每日的飲食需要注意,將每日的營養素平均分配於三餐,點心用來補充營養素及熱量,且食物的「質」應優於「量」的考量。奶類、蛋類、肉、魚、豆類是蛋白質主要來源。牛奶每天至少應飲用二杯,蛋一個,魚、肉、豆類共約1兩。其中牛奶(可包括豆漿)能提供豐富的鈣質,蛋還有鐵質:肉類可用動物的肝臟替代,它可以提供鐵質、維生素A及B12。蔬菜類一天共需要二碟,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於深綠色及深黃、深紅色蔬菜,因為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、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。五穀根莖類的需要1-1碗半的米飯,可用稀飯、饅頭、吐司、小餐包、麵條、玉米粒、番薯、馬鈴薯或麥粉等加以替代,烹調用油需要1湯匙,水果類需要1/3-1個。
在此再一次的提醒爸爸媽媽們,您們對寶寶的成長及學習,有著極重大的影響力。若想要當個現代的好爸爸、好媽媽,那麼就要在寶寶的飲食方面多花些心思,烹調出讓寶寶喜歡,能使寶寶的胃口常開的菜餚及點心,這樣子寶寶才能在充滿活力之下聰明學習,以為他們將來成長奠下穩健的基礎。
寶寶重高指數評量表
性別:男
足歲年齡 標準重高常數
1歲 0.128
1歲3個月 0.133
1歲6個月 0.137
1歲9個月 0.138
2歲 0.140
2歲6個月 0.143
3歲 0.149
性別:女
足歲年齡 標準重高常數
1歲 0.121
1歲3個月 0.128
1歲6個月 0.130
1歲9個月 0.133
2歲 0.135
2歲6個月 0.139
3歲 0.143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嬰兒長牙後的營養需求
寶寶大約在六個月大時開始長牙,而這時腸胃機能也更加成熟,餵奶已無法供應寶寶一日所需,媽媽可視寶寶發育狀況,提供蛋白質及五穀根莖類食物
當小寶寶在六個月大的時候,媽媽會發現他的下顎有兩點白白硬硬的東西,原來是小寶寶開始長牙了;除了享受小生命帶來的喜悅外,媽媽們請別忘了,兩顆可愛的小白牙是要提醒我們:光是餵奶(奶或配方奶粉)已經是無法供應小寶寶快速成長所需要的營養,媽媽應該要開始去準備一些半固體食物給小寶寶吃,並開始準備斷奶了。(註:斷奶並非不讓小寶寶再喝牛奶,而是以一般的固體食物為營養的主要來源)。
a.長牙寶寶可吃的食物
相信媽媽們在小寶寶四個月大的時候已經開始添加一些固體的食物,如米、麥糊、蔬菜湯、果汁等;通常,寶寶約在六個月大時開始長牙,而這個時候寶寶的腸胃消化機能也更加成熟,且有咀嚼能力,加上因為長牙的關係而喜歡亂咬東西,所以這時期媽媽們可新添加供應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及稀飯、麵條、吐司麵包、饅頭等五穀根莖類食物,在食物質地上,可視寶寶的發育狀況,由流質(湯汁)或半流質(糊狀)轉換成半固體(泥狀)或固體。
雖然寶寶可以開始吃一些固體食物,但這時期的寶寶仍然是以奶類(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)為主要的營養來,源所以建議媽媽每天餵四次奶,另二餐給固體食物;當我幫嬰兒準備食物時,應包括:蛋黃、豆、魚肉肝類、五穀根莖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等四大類食物。各類食物可提供的營養素及每日建議食用量如下表(以七至九個月之寶寶所需之營養為例)。
7-9個月寶寶所需營養
蛋豆魚肉肝類 五穀根莖類 蔬菜類 水果類 奶類
主要營養素 蛋白質
脂 肪
鐵 質
鈣 質
複合維生素B
維生素A 醣 類
蛋白質
維生素B 維生素A
維生素C
礦物質
纖維質 水 份
纖維質
一天食用量 1-1又1/2份
1份量:
=蛋黃泥2個
=豆腐一塊
=魚泥1兩
=肉泥1兩
=肝泥1兩
*蛋黃一天最多一個 2又1/2-4份
1份量:
=米糊1碗
=麥糊1碗
=稀飯半碗
=麵條半碗 1-2湯匙
各種水果之汁或泥 1-2湯匙
各種水果之汁或泥 每天四次
營養素功能 蛋白質:骨骼牙齒細胞的成長需要大量蛋白質
脂 肪:供應能量
醣 類:供應能量
礦物質:調節身體代謝
鈣:與牙齒骨骼生長有關
鐵:與造血有關
維生素:調節身體代謝
A:保護視力保持上皮組織完整
B: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
C:天然抗氧化因子,可維護寶寶正常的生化代謝,幫助鐵質吸收
纖維質:促進排便
b.食物選購注意事項
媽媽在為寶寶準備固體食物時應每次只試一種新食物,添加時也應該由少量開始,若寶寶能適應再慢慢加量、濃度;並以多種食物輪流餵食。另外在購買和烹調蛋、魚、肉、肝等食物時,切記一定要新鮮且煮熟以免發生感染及過敏現象。若要給寶寶吃蛋黃每天最多只能一個,而蛋白最好等寶寶滿十個月以後再吃。在水果方面最好選擇橘子、柳丁、蕃茄、香蕉、木瓜、蘋果等皮殼容易處理,寶寶開始長牙的這階段,是培養其一生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,父母勿讓寶寶習慣吃重口味而影響健康。
c.一日食譜之舉例
知道如何選購副食品外,對於寶寶一日飲食的分配為人父母可得好好斟酌一下了,如何將流質與固體食物做一個適當的搭配呢?以下提供一份食譜供媽媽們作為參考,希望媽媽們能有效給予寶寶一日所需的均衡營養。
早餐: 麥糊1/2碗、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早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午餐: 蛋黃銀魚蔬菜粥、葡萄汁1湯匙
材料: 莧菜嫩葉1湯匙、勿仔魚1/2兩、蛋黃半個、稀飯半碗
作法: 莧采取嫩葉,洗淨剁碎;勿仔魚也洗淨剁碎,蛋黃煮熟壓碎,一起加入稀飯煮熟即可。(勿仔魚含豐富鈣質,蛋黃可供應鐵質)
午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晚餐: 什錦細麵、蘋果泥1湯匙
材料: 魚肉泥1/2兩、肝泥1/4兩、胡蘿蔔泥1/2湯匙、菠菜1/2湯匙、細麵線1/2碗
作法: 魚肉、肝去筋剁成泥狀,胡蘿蔔先蒸熟後壓成泥狀,菠菜取嫩葉洗淨剁碎,加入麵線中煮至熟爛。(肝及胡蘿蔔均可提供豐富維生素A)
晚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
嬰兒最主要的食品是母乳或配方奶粉,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尤其開始長牙後,營養上的需求也大幅增加,嬰兒成長的速率是非常驚人的,使用副食品除了營養外並增進嬰兒吞嚥與咀嚼能力,並且讓嬰兒逐漸接受成人飲食的色香味與質地,為一生飲食習慣與健康奠定基礎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當小寶寶在六個月大的時候,媽媽會發現他的下顎有兩點白白硬硬的東西,原來是小寶寶開始長牙了;除了享受小生命帶來的喜悅外,媽媽們請別忘了,兩顆可愛的小白牙是要提醒我們:光是餵奶(奶或配方奶粉)已經是無法供應小寶寶快速成長所需要的營養,媽媽應該要開始去準備一些半固體食物給小寶寶吃,並開始準備斷奶了。(註:斷奶並非不讓小寶寶再喝牛奶,而是以一般的固體食物為營養的主要來源)。
a.長牙寶寶可吃的食物
相信媽媽們在小寶寶四個月大的時候已經開始添加一些固體的食物,如米、麥糊、蔬菜湯、果汁等;通常,寶寶約在六個月大時開始長牙,而這個時候寶寶的腸胃消化機能也更加成熟,且有咀嚼能力,加上因為長牙的關係而喜歡亂咬東西,所以這時期媽媽們可新添加供應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及稀飯、麵條、吐司麵包、饅頭等五穀根莖類食物,在食物質地上,可視寶寶的發育狀況,由流質(湯汁)或半流質(糊狀)轉換成半固體(泥狀)或固體。
雖然寶寶可以開始吃一些固體食物,但這時期的寶寶仍然是以奶類(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)為主要的營養來,源所以建議媽媽每天餵四次奶,另二餐給固體食物;當我幫嬰兒準備食物時,應包括:蛋黃、豆、魚肉肝類、五穀根莖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等四大類食物。各類食物可提供的營養素及每日建議食用量如下表(以七至九個月之寶寶所需之營養為例)。
7-9個月寶寶所需營養
蛋豆魚肉肝類 五穀根莖類 蔬菜類 水果類 奶類
主要營養素 蛋白質
脂 肪
鐵 質
鈣 質
複合維生素B
維生素A 醣 類
蛋白質
維生素B 維生素A
維生素C
礦物質
纖維質 水 份
纖維質
一天食用量 1-1又1/2份
1份量:
=蛋黃泥2個
=豆腐一塊
=魚泥1兩
=肉泥1兩
=肝泥1兩
*蛋黃一天最多一個 2又1/2-4份
1份量:
=米糊1碗
=麥糊1碗
=稀飯半碗
=麵條半碗 1-2湯匙
各種水果之汁或泥 1-2湯匙
各種水果之汁或泥 每天四次
營養素功能 蛋白質:骨骼牙齒細胞的成長需要大量蛋白質
脂 肪:供應能量
醣 類:供應能量
礦物質:調節身體代謝
鈣:與牙齒骨骼生長有關
鐵:與造血有關
維生素:調節身體代謝
A:保護視力保持上皮組織完整
B: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
C:天然抗氧化因子,可維護寶寶正常的生化代謝,幫助鐵質吸收
纖維質:促進排便
b.食物選購注意事項
媽媽在為寶寶準備固體食物時應每次只試一種新食物,添加時也應該由少量開始,若寶寶能適應再慢慢加量、濃度;並以多種食物輪流餵食。另外在購買和烹調蛋、魚、肉、肝等食物時,切記一定要新鮮且煮熟以免發生感染及過敏現象。若要給寶寶吃蛋黃每天最多只能一個,而蛋白最好等寶寶滿十個月以後再吃。在水果方面最好選擇橘子、柳丁、蕃茄、香蕉、木瓜、蘋果等皮殼容易處理,寶寶開始長牙的這階段,是培養其一生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,父母勿讓寶寶習慣吃重口味而影響健康。
c.一日食譜之舉例
知道如何選購副食品外,對於寶寶一日飲食的分配為人父母可得好好斟酌一下了,如何將流質與固體食物做一個適當的搭配呢?以下提供一份食譜供媽媽們作為參考,希望媽媽們能有效給予寶寶一日所需的均衡營養。
早餐: 麥糊1/2碗、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早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午餐: 蛋黃銀魚蔬菜粥、葡萄汁1湯匙
材料: 莧菜嫩葉1湯匙、勿仔魚1/2兩、蛋黃半個、稀飯半碗
作法: 莧采取嫩葉,洗淨剁碎;勿仔魚也洗淨剁碎,蛋黃煮熟壓碎,一起加入稀飯煮熟即可。(勿仔魚含豐富鈣質,蛋黃可供應鐵質)
午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
晚餐: 什錦細麵、蘋果泥1湯匙
材料: 魚肉泥1/2兩、肝泥1/4兩、胡蘿蔔泥1/2湯匙、菠菜1/2湯匙、細麵線1/2碗
作法: 魚肉、肝去筋剁成泥狀,胡蘿蔔先蒸熟後壓成泥狀,菠菜取嫩葉洗淨剁碎,加入麵線中煮至熟爛。(肝及胡蘿蔔均可提供豐富維生素A)
晚點: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
嬰兒最主要的食品是母乳或配方奶粉,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尤其開始長牙後,營養上的需求也大幅增加,嬰兒成長的速率是非常驚人的,使用副食品除了營養外並增進嬰兒吞嚥與咀嚼能力,並且讓嬰兒逐漸接受成人飲食的色香味與質地,為一生飲食習慣與健康奠定基礎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
如何幫助寶寶順利斷奶?
當寶寶長大到四-六個月時,已經具備吞嚥能力,而消化系統也逐漸發育成熟,僅以母乳或配方奶似乎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,此時如何幫助他順利斷奶,添加其他的副食品將顯得十分的重要與必要了!
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,對副食品的需求愈來愈多,此時就是幫寶寶離乳的重要時機。「離乳階段」指的是,寶寶即將脫離單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食,而逐漸增加其他流質、半固體、固體的食物攝取。雖說斷奶時期已逐漸減少奶量攝取,然而也須注意每天須喝適量的奶水,以提供鈣質及其他營養素。
幫寶寶離乳的最佳時機因人而異,大約是四-六個月左右,因為,此時大多數寶寶的神經發育大致成熟,再加上阻嚼的功能漸漸出現,所以可以適當地為寶寶添加副食品。至於為什麼要幫寶寶離乳呢?除了要提供適合寶寶生理狀況所需的營養及食物型態之外,並可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,讓他漸漸適應固體食物,以期到一歲之後能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,當然也可建立他早期飲食習慣,並經由口腔的咀嚼中,訓練孩子發音的動作。所以,廖宏才醫師提醒父母,當寶寶神經發育已成熟時,就該儘早訓練寶寶斷奶。
a.0-12個月飲食特性
要幫寶寶斷奶,首先我們先要了解0-12個月嬰兒的飲食特性:
※ 四個月以前的寶寶完全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食,廖宏才醫師補充說,此時依寶寶的需要給予開水,但不建議給寶寶喝葡萄糖水,因為葡萄糖水的甜味只會慣壞了寶寶吃的壞習慣。
※ 四個月-六個月已有咀嚼能力,可開始添加副食品,當父母餵寶寶吃五穀根莖類時,最好先以米糊餵食,待寶寶適應米糊之後,再餵麥糊及其他五穀根莖類。飲食型態必須為湯汁或糊狀。
※ 七個月-九個月會漸漸用手拿東西吃,飲食內容應包括蛋豆魚肉類、五穀根莖類、蔬菜類及水果類,每類任選一種輪流餵食,廖宏才醫師強調,蛋類的給予,應先從蛋黃開始,待寶寶一歲之後再餵食蛋白;另外也須避免讓寶寶吃有殼的海鮮食物,以免導致過敏。
※ 十-十二個月的寶寶已可自己進食,建議家長應儘量讓寶寶自己吃飯,並教導孩子如何使用湯匙、杯子等器具。而此時的食物型態已經可完全轉換成固體了。
b.有那些技巧可幫助寶寶順利斷奶?
I.一次以一種食物為限
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,且應由少量開始試吃,濃度也應由稀轉濃,約一週後再給予另一種新食物,以免增加寶寶胃腸的負擔。若寶寶對食物排斥,可先試著餵食三-五天,之後如還不能接受,再換其他相類似種類的食物。
II.將食物以湯匙餵食
父母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,再以湯匙餵食,藉此讓寶寶適應大人的飲食方式。
III.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
在餵食副食品時,最好讓寶寶採取坐姿,並讓他習慣坐在某一特定位置,久而久之,當寶寶坐在此位置時,就知道要吃副食品了!
IV.允許孩子碰觸食物
父母應允許寶寶去碰觸食物,如:抓、捏、摸食物,不要因為怕弄髒寶寶的衣服,而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,進而使孩子對副食品產生抗拒感。建議父母可幫寶寶圍上圍兜,並在地上鋪上報紙。
V.適時、適當的給予
不要在寶寶剛喝完奶時,就要再餵他吃副食品,這樣孩子多半不會接受的;給予副食品的時間最好在寶寶肚子餓的時候。此外,也不要在小孩生病的時候斷奶,例如:孩子在六個月時生病,不要堅持一定要開始斷奶,可延後半個月或一個月再開始斷奶,如此較容易成功。
VI.將食物放進容易吞嚥處
可將食物放置在舌頭後三分之一處,以使食物容易吞嚥,因為舌頭的前三分之一處有逐反射行為,很容易將食物吐出。
VII.隨時注意寶寶生理狀況
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,應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及糞便狀況。若餵食三-五天後沒有不良反應(如:腹瀉、嘔吐、皮膚潮紅或出疹症狀),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;倘若糞便或皮膚發生異常現象,應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,並帶寶寶至醫院診斷。
VIII.隨時給予鼓勵
父母宜時常給予孩子鼓勵、稱讚,增加孩子接受新食物的意願。當然,若孩子堅持不肯吃某些食物時,父母也不要強迫,以免造成反效果;另外,要提醒父母的是,不要期望孩子會很快地全然接受新食物,因為期望愈大,愈容易受挫折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,對副食品的需求愈來愈多,此時就是幫寶寶離乳的重要時機。「離乳階段」指的是,寶寶即將脫離單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食,而逐漸增加其他流質、半固體、固體的食物攝取。雖說斷奶時期已逐漸減少奶量攝取,然而也須注意每天須喝適量的奶水,以提供鈣質及其他營養素。
幫寶寶離乳的最佳時機因人而異,大約是四-六個月左右,因為,此時大多數寶寶的神經發育大致成熟,再加上阻嚼的功能漸漸出現,所以可以適當地為寶寶添加副食品。至於為什麼要幫寶寶離乳呢?除了要提供適合寶寶生理狀況所需的營養及食物型態之外,並可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,讓他漸漸適應固體食物,以期到一歲之後能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,當然也可建立他早期飲食習慣,並經由口腔的咀嚼中,訓練孩子發音的動作。所以,廖宏才醫師提醒父母,當寶寶神經發育已成熟時,就該儘早訓練寶寶斷奶。
a.0-12個月飲食特性
要幫寶寶斷奶,首先我們先要了解0-12個月嬰兒的飲食特性:
※ 四個月以前的寶寶完全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食,廖宏才醫師補充說,此時依寶寶的需要給予開水,但不建議給寶寶喝葡萄糖水,因為葡萄糖水的甜味只會慣壞了寶寶吃的壞習慣。
※ 四個月-六個月已有咀嚼能力,可開始添加副食品,當父母餵寶寶吃五穀根莖類時,最好先以米糊餵食,待寶寶適應米糊之後,再餵麥糊及其他五穀根莖類。飲食型態必須為湯汁或糊狀。
※ 七個月-九個月會漸漸用手拿東西吃,飲食內容應包括蛋豆魚肉類、五穀根莖類、蔬菜類及水果類,每類任選一種輪流餵食,廖宏才醫師強調,蛋類的給予,應先從蛋黃開始,待寶寶一歲之後再餵食蛋白;另外也須避免讓寶寶吃有殼的海鮮食物,以免導致過敏。
※ 十-十二個月的寶寶已可自己進食,建議家長應儘量讓寶寶自己吃飯,並教導孩子如何使用湯匙、杯子等器具。而此時的食物型態已經可完全轉換成固體了。
b.有那些技巧可幫助寶寶順利斷奶?
I.一次以一種食物為限
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,且應由少量開始試吃,濃度也應由稀轉濃,約一週後再給予另一種新食物,以免增加寶寶胃腸的負擔。若寶寶對食物排斥,可先試著餵食三-五天,之後如還不能接受,再換其他相類似種類的食物。
II.將食物以湯匙餵食
父母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,再以湯匙餵食,藉此讓寶寶適應大人的飲食方式。
III.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
在餵食副食品時,最好讓寶寶採取坐姿,並讓他習慣坐在某一特定位置,久而久之,當寶寶坐在此位置時,就知道要吃副食品了!
IV.允許孩子碰觸食物
父母應允許寶寶去碰觸食物,如:抓、捏、摸食物,不要因為怕弄髒寶寶的衣服,而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,進而使孩子對副食品產生抗拒感。建議父母可幫寶寶圍上圍兜,並在地上鋪上報紙。
V.適時、適當的給予
不要在寶寶剛喝完奶時,就要再餵他吃副食品,這樣孩子多半不會接受的;給予副食品的時間最好在寶寶肚子餓的時候。此外,也不要在小孩生病的時候斷奶,例如:孩子在六個月時生病,不要堅持一定要開始斷奶,可延後半個月或一個月再開始斷奶,如此較容易成功。
VI.將食物放進容易吞嚥處
可將食物放置在舌頭後三分之一處,以使食物容易吞嚥,因為舌頭的前三分之一處有逐反射行為,很容易將食物吐出。
VII.隨時注意寶寶生理狀況
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,應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及糞便狀況。若餵食三-五天後沒有不良反應(如:腹瀉、嘔吐、皮膚潮紅或出疹症狀),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;倘若糞便或皮膚發生異常現象,應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,並帶寶寶至醫院診斷。
VIII.隨時給予鼓勵
父母宜時常給予孩子鼓勵、稱讚,增加孩子接受新食物的意願。當然,若孩子堅持不肯吃某些食物時,父母也不要強迫,以免造成反效果;另外,要提醒父母的是,不要期望孩子會很快地全然接受新食物,因為期望愈大,愈容易受挫折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
新生兒的飲食
新生嬰兒最先嚐到的食物是母奶或牛奶。吃奶不但可以消除肌餓,還帶給他本能的滿足和愉快。餵奶時,母親的身心應盡量放鬆,藉以獲得片刻的休息。第一個月每三至四小時餵奶一,以後由於每次的食量逐漸增加,可慢慢減少次數。餵過奶後,要把嬰兒抱起,讓他靠在你的肩膀上,輕輕拍打他的背部,讓餵奶時嚥下的空氣吐出來,以免肚子脹疑不舒服、吐水。
維生素C有助嬰兒的發育,餵食果汁是提供維生素C最好的方法。開始時每日餵-食湯匙的果汁,以一湯匙的冷開水稀釋後再餵食。隨著嬰兒的成長,果汁的分量可逐漸增加。到了兩個月,每天可以餵食四湯匙果汁;八至十個月時,可增加到六湯匙。至於應餵食那些果汁,要餵食多少分量,因水果產季不同,應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通常嬰兒出生兩三個月後,就可以餵食固體食物。剛開始時,可用麥片粥或煮熟的蔬菜,放少許在湯匙尖端,伸向嬰兒的嘴唇,他就會張嘴吮吸進去。如果要增加固體食物的種類,每次只能增加一種,逐次漸增。
A.穀類食物:
以麥片粥、米粥為主,可用他吃的奶或開水沖稀後再餵食。剛開始時特日餵食一湯匙,以後逐漸增加分量,六、七個月大時,每日可餵食一至二次,每次二至五湯匙。
B.水果:
買回來後,洗淨、搗碎或打成果汁、過濾,再餵食。也可以水果罐頭取代,雖然省事,但維生素C多已損失,還是以新鮮水果為佳。應該餵食那一類水果,可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C.蔬菜:
以纖維少而帶有香味的蔬菜為佳,例如:紅蘿蔔、豆類、菠菜、南瓜等。要經過洗淨、煮熟、搗碎等過程再餵他。應該餵食那些蔬菜,要餵食多少分量,可視產季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D.蛋類、肉類、魚類:
三至五個月後,便可開始餵食煮熟的蛋黃;在嬰兒開始要長牙齒時(約六個月),便可開始餵食絞碎的肉類;一周歲後,可餵食魚類,但要把魚刺和骨頭去除。餵食的分量,剛開始時要少,以後逐漸增加。
以母奶哺乳的嬰兒,斷奶不可太急,一周歲前是比較恰當的時機,先要從改變他的飲食習慣著手。長至六個月後,可以杯子放少許牛奶或果汁,讓他自己進食,養成習慣後,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,斷奶就比較容易了。
一周歲前後,嬰兒已可進食牛奶、水果、蔬菜、麥片粥或米粥、蛋類、肉類、魚類等,且已逐漸養成一日三餐的習慣。這時可逐漸開始直接由餐桌上取食物來餵,他不必特別烹調,並可開始進一步幫助他學習自己用手指去取香蕉片、紅蘿蔔一類的食物。
嬰兒通常在六個月前後,開始長出第一顆牙齒,到了一周歲時,大致可以長出六顆牙齒。在長牙齒期間,他的食慾可能會減退,或因疼痛、發癢而啼哭,有時會發燒。這時候,可拿烤麵包、奶嘴一類的東西讓他咬,可以使他平靜下來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維生素C有助嬰兒的發育,餵食果汁是提供維生素C最好的方法。開始時每日餵-食湯匙的果汁,以一湯匙的冷開水稀釋後再餵食。隨著嬰兒的成長,果汁的分量可逐漸增加。到了兩個月,每天可以餵食四湯匙果汁;八至十個月時,可增加到六湯匙。至於應餵食那些果汁,要餵食多少分量,因水果產季不同,應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通常嬰兒出生兩三個月後,就可以餵食固體食物。剛開始時,可用麥片粥或煮熟的蔬菜,放少許在湯匙尖端,伸向嬰兒的嘴唇,他就會張嘴吮吸進去。如果要增加固體食物的種類,每次只能增加一種,逐次漸增。
A.穀類食物:
以麥片粥、米粥為主,可用他吃的奶或開水沖稀後再餵食。剛開始時特日餵食一湯匙,以後逐漸增加分量,六、七個月大時,每日可餵食一至二次,每次二至五湯匙。
B.水果:
買回來後,洗淨、搗碎或打成果汁、過濾,再餵食。也可以水果罐頭取代,雖然省事,但維生素C多已損失,還是以新鮮水果為佳。應該餵食那一類水果,可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C.蔬菜:
以纖維少而帶有香味的蔬菜為佳,例如:紅蘿蔔、豆類、菠菜、南瓜等。要經過洗淨、煮熟、搗碎等過程再餵他。應該餵食那些蔬菜,要餵食多少分量,可視產季請教醫師或營養師。
D.蛋類、肉類、魚類:
三至五個月後,便可開始餵食煮熟的蛋黃;在嬰兒開始要長牙齒時(約六個月),便可開始餵食絞碎的肉類;一周歲後,可餵食魚類,但要把魚刺和骨頭去除。餵食的分量,剛開始時要少,以後逐漸增加。
以母奶哺乳的嬰兒,斷奶不可太急,一周歲前是比較恰當的時機,先要從改變他的飲食習慣著手。長至六個月後,可以杯子放少許牛奶或果汁,讓他自己進食,養成習慣後,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,斷奶就比較容易了。
一周歲前後,嬰兒已可進食牛奶、水果、蔬菜、麥片粥或米粥、蛋類、肉類、魚類等,且已逐漸養成一日三餐的習慣。這時可逐漸開始直接由餐桌上取食物來餵,他不必特別烹調,並可開始進一步幫助他學習自己用手指去取香蕉片、紅蘿蔔一類的食物。
嬰兒通常在六個月前後,開始長出第一顆牙齒,到了一周歲時,大致可以長出六顆牙齒。在長牙齒期間,他的食慾可能會減退,或因疼痛、發癢而啼哭,有時會發燒。這時候,可拿烤麵包、奶嘴一類的東西讓他咬,可以使他平靜下來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
孩子偏食怎麼辦?如何在食物上下工夫?
目前有些孩子在飲食上有偏食的問題,即不喜歡吃蔬菜與水果,攝取過量的糖分(糖果、甜點及飲料);油炸食品(速食餐、炸薯條、炸雞、炸魚排、豬排等);又吃太多的肉類和吃得太鹹。長期偏食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。因此從小就應該好好的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及適當運動習慣。如此到中年時才能減少或避免多種慢性疾病,例如高血壓、 糖尿病、肥胖、心臟病、中風、癌症及骨質疏鬆症等。
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。有些是不能改變的因素,例如年齡、性別、遺傳因子、生態環境等,但有些因素是我們可以加以掌控的,例如飲食及生活方式。總而言之,只靠飲食是不能使我們完全健康,但是只要基於適量、多變化之均衡飲食是可以保持並促進我們的健康。
a.改變偏食習慣
飲食習慣的改變是會受到強烈反彈及遏阻。但我們身為父母者要有愛心、耐心來對待小孩偏食的惡習。比如說,開始幾週每天先多吃一份水果或蔬菜。然後開始把豬排、牛排或雞肉之攝取量逐漸的減半,或者是把小塊的肉切成肉絲而與蔬菜熱炒,如有些蔬菜小孩不喜歡吃的,可以把它切成小塊或絲狀而與小孩喜歡吃的菜餚混合烹調,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。子孩喜愛及不喜愛的水果也同切樣地切成小塊而以什錦水果方式供,食或加果凍而成水果凍來食用。烹調食物時也可多採用蒸、水煮、滷烤、燉、涼拌來減少油脂之用量。這樣慢慢的加以改變成為習慣,如此一來即會比一下子來的大改變,成功的機率會增加很多。
因此,聰明的父親,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,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,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。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,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;在寶寶適應階段中,按照標示沖調,勿過濃或太淡,合宜的調整。至於在量上,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,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;有一些孩子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,但到滿月之後,由於適應良好,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。所以一般父母,四小時的定時定量,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,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,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。
b.保持「吃飯配菜」非「吃菜配飯」的習慣
我們要明白,人體每天所需的總熱量之63%應來自碳水化合物(澱粉),而油脂為25%及蛋白質12%最為理想。米飯、麵食含有豐富之澱粉及多種必須的營養素,應作為我們三餐的主食。(請記住,油脂每公克之熱量高達9大卡,而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只各供4大卡熱量,而酒精熱量則為7大卡)。
c.均衡飲食配合適量運動
人類既為哺乳動物,身為動物而不動,是違反天然生存條件,為了好好地活下去,運動是必需的。因此中文之「活動」真諦是奧妙而又正確的人生哲理。均衡飲食固然重要,但運動是可以促進健康飲食的好處。因為運動可以幫助人體保持健康體重、理想的膽固醇濃度,又可以維持正常血壓及改進骨骼之密度。運動可避免結腸癌,因為運動可加速食物營養分之運輸,減少廢物中有害物質與結腸之接觸時間,以減少結腸癌之機會。運動可促進胰島素有效之利用血中之糖分以防止糖尿病之發生。因此,為了保持健康,除了注意均衡飲食而不偏食外,運動是不可缺少的。
d.每日飲食簡單準則
五穀根莖類:3-6碗(多吃澱粉質,約200公克/碗)
蔬菜類:最少三碟(100公克/碟)
水果類:最少二個(種)水果。
蛋、豆、魚、肉類,四份(30公克魚肉/份,蛋一個/份,豆腐一塊/份)
奶類:1~2杯(240cc/杯)
總之,健康飲食要以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加工、新鮮、適當為原則。因為世上沒有一種完美的食物包含有人體所需之多種營養分,因此偏食是危害人體的。
e.以身作則建立健康飲食基礎
父母及師長要以身作則,不要偏食、不暴飲暴食或狼吞虎嚥。飯前不要吃甜點以免破壞食慾。也不要有不良嗜好(如抽煙或不節制的喝酒)。少吃營養不均的垃圾食品,並要多喝白開水。(市售飲料含有高量的糖份,只會令小孩蛀牙,而糖份除高熱量外又沒有什麼營養份)。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f.以感恩心共享晚餐
目前父母多半是上班族,只有晚餐才有機會與家人團聚,共享天倫之樂,促進家人之溝通及親情,飯前如能禱告以感恩之心用餐。寧馨及和諧氣氛可助食慾,並促進食物之消化及吸收。期盼小孩能跟隨父母之身教用餐而不偏食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。有些是不能改變的因素,例如年齡、性別、遺傳因子、生態環境等,但有些因素是我們可以加以掌控的,例如飲食及生活方式。總而言之,只靠飲食是不能使我們完全健康,但是只要基於適量、多變化之均衡飲食是可以保持並促進我們的健康。
a.改變偏食習慣
飲食習慣的改變是會受到強烈反彈及遏阻。但我們身為父母者要有愛心、耐心來對待小孩偏食的惡習。比如說,開始幾週每天先多吃一份水果或蔬菜。然後開始把豬排、牛排或雞肉之攝取量逐漸的減半,或者是把小塊的肉切成肉絲而與蔬菜熱炒,如有些蔬菜小孩不喜歡吃的,可以把它切成小塊或絲狀而與小孩喜歡吃的菜餚混合烹調,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。子孩喜愛及不喜愛的水果也同切樣地切成小塊而以什錦水果方式供,食或加果凍而成水果凍來食用。烹調食物時也可多採用蒸、水煮、滷烤、燉、涼拌來減少油脂之用量。這樣慢慢的加以改變成為習慣,如此一來即會比一下子來的大改變,成功的機率會增加很多。
因此,聰明的父親,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,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,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。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,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;在寶寶適應階段中,按照標示沖調,勿過濃或太淡,合宜的調整。至於在量上,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,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;有一些孩子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,但到滿月之後,由於適應良好,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。所以一般父母,四小時的定時定量,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,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,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。
b.保持「吃飯配菜」非「吃菜配飯」的習慣
我們要明白,人體每天所需的總熱量之63%應來自碳水化合物(澱粉),而油脂為25%及蛋白質12%最為理想。米飯、麵食含有豐富之澱粉及多種必須的營養素,應作為我們三餐的主食。(請記住,油脂每公克之熱量高達9大卡,而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只各供4大卡熱量,而酒精熱量則為7大卡)。
c.均衡飲食配合適量運動
人類既為哺乳動物,身為動物而不動,是違反天然生存條件,為了好好地活下去,運動是必需的。因此中文之「活動」真諦是奧妙而又正確的人生哲理。均衡飲食固然重要,但運動是可以促進健康飲食的好處。因為運動可以幫助人體保持健康體重、理想的膽固醇濃度,又可以維持正常血壓及改進骨骼之密度。運動可避免結腸癌,因為運動可加速食物營養分之運輸,減少廢物中有害物質與結腸之接觸時間,以減少結腸癌之機會。運動可促進胰島素有效之利用血中之糖分以防止糖尿病之發生。因此,為了保持健康,除了注意均衡飲食而不偏食外,運動是不可缺少的。
d.每日飲食簡單準則
五穀根莖類:3-6碗(多吃澱粉質,約200公克/碗)
蔬菜類:最少三碟(100公克/碟)
水果類:最少二個(種)水果。
蛋、豆、魚、肉類,四份(30公克魚肉/份,蛋一個/份,豆腐一塊/份)
奶類:1~2杯(240cc/杯)
總之,健康飲食要以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加工、新鮮、適當為原則。因為世上沒有一種完美的食物包含有人體所需之多種營養分,因此偏食是危害人體的。
e.以身作則建立健康飲食基礎
父母及師長要以身作則,不要偏食、不暴飲暴食或狼吞虎嚥。飯前不要吃甜點以免破壞食慾。也不要有不良嗜好(如抽煙或不節制的喝酒)。少吃營養不均的垃圾食品,並要多喝白開水。(市售飲料含有高量的糖份,只會令小孩蛀牙,而糖份除高熱量外又沒有什麼營養份)。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f.以感恩心共享晚餐
目前父母多半是上班族,只有晚餐才有機會與家人團聚,共享天倫之樂,促進家人之溝通及親情,飯前如能禱告以感恩之心用餐。寧馨及和諧氣氛可助食慾,並促進食物之消化及吸收。期盼小孩能跟隨父母之身教用餐而不偏食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
建立好的飲食習慣
兩歲以後的孩子,生長比一歲以後較緩慢,但由於活動的增加與成長的不同,有時會出現食慾減退的現象,或是有拒食的情形發生。此時,父母的態度要保持平靜與坦然,運用少量多餐的方式,或注意平日零食的供給,不要讓飲食成為一種交換的條件,或要脅的一種關係,所以,建立一套飲食的習慣,使孩子在生活中養成。
I. 養成飯前洗手,飯後漱口、刷牙。
II. 進食時要細嚼慢嚥,且不邊吃邊玩。
III. 注意用餐氣氛,在輕鬆愉快的情形之下用餐。
IV. 飯前飯後不作劇烈的運動。
V. 不吃掉落在桌上地上的食物。
VI. 注意用餐的禮貌,用完餐後學會將餐具收拾好。
VII. 不用手去抓取食物。
VIII. 學習自己進食,不用老師、父母餵。
IX. 養成吃飯時不說話的習慣。
X. 餐前不吃零食。
談到零食,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吃呢?2-3歲的寶寶,除了每日攝取2-3杯的奶類外,在兩餐之間,父母親可視情形給予一些點心,在飯前兩小時以不影響下一餐為原則,量不宜過多。您可以選擇當季的水果、蔬菜、牛奶、蒸蛋、豆花、豆漿、自製的三明治;夏天的午後,可以選擇製作布丁或果凍,既可以促進孩子的食慾,又可達寓教於樂的目的。
至於,一般的糖果、洋芋片、薯條、汽水、可樂、巧克力與炸雞,平日最好不要給孩子吃,如果孩子真的吵著要吃,例如,薯條或是炸雞,可以改用烤的方式來取代油炸。
擁抱健康的人生
健康從小紮根,期待父母親以身作則,做好的榜樣,用耐心、關心替您的孩子的成長健康把關;用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I. 養成飯前洗手,飯後漱口、刷牙。
II. 進食時要細嚼慢嚥,且不邊吃邊玩。
III. 注意用餐氣氛,在輕鬆愉快的情形之下用餐。
IV. 飯前飯後不作劇烈的運動。
V. 不吃掉落在桌上地上的食物。
VI. 注意用餐的禮貌,用完餐後學會將餐具收拾好。
VII. 不用手去抓取食物。
VIII. 學習自己進食,不用老師、父母餵。
IX. 養成吃飯時不說話的習慣。
X. 餐前不吃零食。
談到零食,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吃呢?2-3歲的寶寶,除了每日攝取2-3杯的奶類外,在兩餐之間,父母親可視情形給予一些點心,在飯前兩小時以不影響下一餐為原則,量不宜過多。您可以選擇當季的水果、蔬菜、牛奶、蒸蛋、豆花、豆漿、自製的三明治;夏天的午後,可以選擇製作布丁或果凍,既可以促進孩子的食慾,又可達寓教於樂的目的。
至於,一般的糖果、洋芋片、薯條、汽水、可樂、巧克力與炸雞,平日最好不要給孩子吃,如果孩子真的吵著要吃,例如,薯條或是炸雞,可以改用烤的方式來取代油炸。
擁抱健康的人生
健康從小紮根,期待父母親以身作則,做好的榜樣,用耐心、關心替您的孩子的成長健康把關;用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,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,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!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速食飲食的飲食革命
歐美文化交流所產生的飲食多元風貌,在孩子的生活中,卻是可樂、薯條、玩具、漢堡的飲食方式。很多家長明知道孩子吃入過多的油炸食物、垃圾食物,是毫無營養價值的;但仍帶著孩子趨之若鶩。像這樣的速食風氣似乎成為一種習慣,但是仔細去評估一份餐點的營養,驚人的高熱量與油脂,幾乎占了一大半,剩下的只是碳水化合物與糖份、調味,這些都不適合孩子食用。
以可樂、果汁為例,不但添加了許多人工色素與甘味,還滿足味蕾,這些均不是好的食品;如果家長真的只是偶爾為之,不過份依賴,相信孩子過度肥胖與偏食的行為,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!
對幼小的孩子來說,造成偏食的原因,一方面來自味覺的發達,二方面是因為對食物知識的增加。以一個兩歲的孩子為例,他所能認識的食物以及名稱,均來自於生活中成人的給予,除此之外,他也能判斷出食物的滋味,如果父母只一昧地給予孩子某種食物,不多變化烹調與食物的類別,久而久之,孩子便容易養成慣性。因此,若想要改善孩子偏食的習慣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就不只是單純的扮演給予的地位,我們所能做的還有:
I. 注意食物的選擇,選擇新鮮且良質的食物。
II. 豐富食物的變化,善用食物作顏色上的搭配,以增進食慾。
III.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,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改變外形或切成小丁,加入炒飯中或包入水餃裡,使孩子漸漸接受。
IV. 善用孩子模仿的特性,讓孩子與成人一起進餐,透過成人與其他的孩子示範,引起進食的動機,使孩子勇敢的嘗試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以可樂、果汁為例,不但添加了許多人工色素與甘味,還滿足味蕾,這些均不是好的食品;如果家長真的只是偶爾為之,不過份依賴,相信孩子過度肥胖與偏食的行為,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!
對幼小的孩子來說,造成偏食的原因,一方面來自味覺的發達,二方面是因為對食物知識的增加。以一個兩歲的孩子為例,他所能認識的食物以及名稱,均來自於生活中成人的給予,除此之外,他也能判斷出食物的滋味,如果父母只一昧地給予孩子某種食物,不多變化烹調與食物的類別,久而久之,孩子便容易養成慣性。因此,若想要改善孩子偏食的習慣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就不只是單純的扮演給予的地位,我們所能做的還有:
I. 注意食物的選擇,選擇新鮮且良質的食物。
II. 豐富食物的變化,善用食物作顏色上的搭配,以增進食慾。
III.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,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改變外形或切成小丁,加入炒飯中或包入水餃裡,使孩子漸漸接受。
IV. 善用孩子模仿的特性,讓孩子與成人一起進餐,透過成人與其他的孩子示範,引起進食的動機,使孩子勇敢的嘗試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
副食品添加準則
四~六個月的寶寶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,因為,此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坐在媽媽的懷中,體內的消化器官功能也漸漸開始了,溢奶、吐奶的情形也改善許多,此時,可以開始添加用新鮮水果所搾的果汁,但須先稀釋然後再餵予寶寶。此外,煮熟的菜湯、米湯、米糊、麥糊,都可漸次讓寶寶嘗試,惟添加的方式,先由液體→半液體→泥狀食物,並且,一次只以添加一種為原則,待寶寶適應之後再更換另一種。
七~九個月時期寶寶,已經有良好的吞嚥能力,且有的已經開始長出牙來了,除了在奶量上可以增加外,在食物的選擇與添加上,也應儘量去避免油膩、粗糙的,或是添加任何調味的食品,應讓寶寶嘗到食物的原味。長牙時期的寶寶都較喜歡咬啃,這時您也可以用烤過的土司取代市售的磨牙餅;但在副食品的製作上,要注意衛生、新鮮度、食具的清潔,與須現做現吃的原則為要。
十~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~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~十二個月的寶寶,可接受全蛋、固體的食物,五大類的食物,攝取時要力求均衡。為了豐富副食品的內容,也可嘗試多種不同的搭配,以麵、飯、粥交替的方式,除了豐富口感外,更能促進食慾;在態度上,父母切莫操之過急,一湯匙一湯匙的推進。在湯匙選擇上,往意容易清洗,表面平滑易於入口,慢慢練習,並提供輕鬆愉快的用餐情緒;如果逢遇寶寶不舒服,或出現反抗拒食時,則勿勉強為之,隨時注意寶寶進食一種新食物之後的反應,如皮膚、糞便有無不適的情形。
一歲以後的寶寶,父母親注意到換奶的問題,一方面是通常一歲以後的幼兒,活動力大為增加,原本所吃的食物,恐怕需要作一些調整與加強,除了每天仍需要乳類的供應外,幾乎可以和成人一樣,但太過辛辣的、太硬的,以及過多的調味仍屬不宜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七~九個月時期寶寶,已經有良好的吞嚥能力,且有的已經開始長出牙來了,除了在奶量上可以增加外,在食物的選擇與添加上,也應儘量去避免油膩、粗糙的,或是添加任何調味的食品,應讓寶寶嘗到食物的原味。長牙時期的寶寶都較喜歡咬啃,這時您也可以用烤過的土司取代市售的磨牙餅;但在副食品的製作上,要注意衛生、新鮮度、食具的清潔,與須現做現吃的原則為要。
十~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~十二個月時期的寶寶,可以開始讓他接受固體食物,學習自己進食。十~十二個月的寶寶,可接受全蛋、固體的食物,五大類的食物,攝取時要力求均衡。為了豐富副食品的內容,也可嘗試多種不同的搭配,以麵、飯、粥交替的方式,除了豐富口感外,更能促進食慾;在態度上,父母切莫操之過急,一湯匙一湯匙的推進。在湯匙選擇上,往意容易清洗,表面平滑易於入口,慢慢練習,並提供輕鬆愉快的用餐情緒;如果逢遇寶寶不舒服,或出現反抗拒食時,則勿勉強為之,隨時注意寶寶進食一種新食物之後的反應,如皮膚、糞便有無不適的情形。
一歲以後的寶寶,父母親注意到換奶的問題,一方面是通常一歲以後的幼兒,活動力大為增加,原本所吃的食物,恐怕需要作一些調整與加強,除了每天仍需要乳類的供應外,幾乎可以和成人一樣,但太過辛辣的、太硬的,以及過多的調味仍屬不宜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
母乳與配方奶粉的選擇
給嬰兒最佳的飲食調配
隨著經濟生活的改善與教育普及,現代的父母親已經不再像以往觀念,對孩子的飲食健康方面,不但要求在量上,希望給予孩子無匱乏的需求,更要求物質上講究營養。然而,每一個階段的孩子發展都不相同,需要的也不一樣,父母若能掌握住孩子每一個階段的哺育重點,選擇自然、衛生的飲食,相信必能輕輕鬆鬆的獲得孩子的健康!
出生期的嬰兒,母乳當然是最好的營養品。母乳可是上帝為小寶寶準備的禮物,母乳是天然的食物,她不但經濟、衛生、安全、方便,更符合小寶寶的需要,尤其是母乳十分容易消化,不易嘔吐、過敏、腹瀉,當然,還包括了促進親子親情的好處。在台灣地區,雖然哺育母乳的觀念已漸受到重視,但相較於歐美其他國家,母親親自哺乳的普及,仍然需要多加努力。儘管如此,許多母親由於身體因素,不能親自哺乳,卻也選擇母乳化的嬰兒奶粉,然而,面對市售林林總總的品牌奶粉,父母親究竟又如何選擇呢?
0~6個月的BABY除了母乳外,大都嬰兒奶粉為主,而嬰兒奶粉的內容,主要多為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礦物質分配比加以調整,使其儘量接近母乳的成份,但要注意的是,有些牛乳中富含的過量蛋白質,並不適合小寶寶。雖然,蛋白質為人體不可或缺的要素,但是過多的蛋白質,卻也是容易引起小寶寶的身體負擔。
因此,聰明的父親,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,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,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。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,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;在寶寶適應階段中,按照標示沖調,勿過濃或太淡,合宜的調整。至於在量上,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,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;有一些孩子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,但到滿月之後,由於適應良好,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。所以一般父母,四小時的定時定量,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,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,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隨著經濟生活的改善與教育普及,現代的父母親已經不再像以往觀念,對孩子的飲食健康方面,不但要求在量上,希望給予孩子無匱乏的需求,更要求物質上講究營養。然而,每一個階段的孩子發展都不相同,需要的也不一樣,父母若能掌握住孩子每一個階段的哺育重點,選擇自然、衛生的飲食,相信必能輕輕鬆鬆的獲得孩子的健康!
出生期的嬰兒,母乳當然是最好的營養品。母乳可是上帝為小寶寶準備的禮物,母乳是天然的食物,她不但經濟、衛生、安全、方便,更符合小寶寶的需要,尤其是母乳十分容易消化,不易嘔吐、過敏、腹瀉,當然,還包括了促進親子親情的好處。在台灣地區,雖然哺育母乳的觀念已漸受到重視,但相較於歐美其他國家,母親親自哺乳的普及,仍然需要多加努力。儘管如此,許多母親由於身體因素,不能親自哺乳,卻也選擇母乳化的嬰兒奶粉,然而,面對市售林林總總的品牌奶粉,父母親究竟又如何選擇呢?
0~6個月的BABY除了母乳外,大都嬰兒奶粉為主,而嬰兒奶粉的內容,主要多為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礦物質分配比加以調整,使其儘量接近母乳的成份,但要注意的是,有些牛乳中富含的過量蛋白質,並不適合小寶寶。雖然,蛋白質為人體不可或缺的要素,但是過多的蛋白質,卻也是容易引起小寶寶的身體負擔。
因此,聰明的父親,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,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,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。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,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;在寶寶適應階段中,按照標示沖調,勿過濃或太淡,合宜的調整。至於在量上,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,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;有一些孩子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,但到滿月之後,由於適應良好,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。所以一般父母,四小時的定時定量,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,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,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。
資料轉載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care/menu.htm
訂閱:
意見 (Atom)